中新網滄州11月28日電 (王天譯 陳子康)淬火、鍛打、焊接、拋光、打磨,11月28日,在河北省滄州任丘市出岸鎮(zhèn)的一家工作室里,非遺鏨刻手工藝人陳磊正在向觀摩學習的大學生們展示“鎏銀”鏨刻的制作工藝。
鏨刻是我國傳統手工藝技法之一,主要應用素錘、小柳錘、羊角臺、自制膠和各種不同形狀的鏨子在金、銀、銅器上加工出浮雕圖案,使其產生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。
陳磊介紹說,藏族腰刀、彝族銀飾等非遺產品的制作過程廣泛應用了鏨刻工藝。2017年,“鏨刻工藝”申請了滄州市級非遺。2020年,他在鏨刻工藝基礎上自創(chuàng)的“鎏銀”技法獲得了國家專利。
今年40歲的陳磊生于任丘市出岸鎮(zhèn)南漕口村,16歲開始學習鏨刻工藝,20歲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潘德月為師,經過20年潛心學習,如今已成為鏨刻工藝的新一代傳人。
“完成一個作品至少需要3天時間,即使一個簡單的造型也需要經過數百次打磨才能完成,雕刻時,每一鏨都要仔細斟酌,每一錘的力度都必須拿捏精準,一旦偏差,修補極其困難。”陳磊說。
2013年,陳磊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立了工作室,每天晚上在家里對照古籍研究鏨刻工藝,白天則向前來參觀的群眾進行講解。
“陳老師常告訴我們,不要著急出作品,一定先把基本功練扎實。為此,他常常為我們認真分析圖案的構成及下鏨的力度、角度,讓我們不斷嘗試!背鯇W者王琪說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陳磊發(fā)現流動的銀滴在銅盤上后,造型猶如水墨畫技法中的皴、擦、點、染,再經過砂紙打磨,做成的工藝品品質遠超普通金屬工藝,他為這種技法取名“鎏銀”。
通過“鎏銀”技法做出來的工藝品,因造型精美、觀賞價值高而逐漸受到大家喜愛,一些年輕人也慕名而來,跟隨陳磊學習這項技藝。面對求學者的渴望,陳磊毫不吝嗇,利用周末閑暇時間為愛好者及學員講解鏨刻工藝和“鎏銀”技法,共同推動鏨刻工藝創(chuàng)新。
“‘鎏銀’技法創(chuàng)作的作品不易氧化,能對器物有一定的保護作用,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如何在古法上創(chuàng)新,推動鏨刻發(fā)展!备S陳磊學習鏨刻工藝3年的學員李浩說。
陳磊說,“下一步,我們計劃打造一個集參觀、學習、購物于一體的‘鏨刻工坊’,讓更多的人了解鏨刻、學習鏨刻,將我們優(yōu)秀的文化傳承下去!(完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
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
河北共產黨員網
河青新聞網
石家莊新聞網
|
國內網站: | 中新網 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中國網 | 光明網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網 | 中青網 | 央廣網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