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線電話:0311-85290821

歐幾里得望遠鏡,能解開宇宙的兩大謎團嗎?

時間:2023年07月17日    熱線:0311-85290821   來源:中國新聞周刊

  歐幾里得望遠鏡能解開暗物質之謎嗎?

  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記者:楊智杰

  發(fā)于2023.7.10總第1099期《中國新聞周刊》雜志

  北京時間7月1日晚23時12分,由歐洲空間局(以下簡稱歐空局)設計的歐幾里得空間望遠鏡(以下簡稱歐幾里得望遠鏡)搭乘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 9 號火箭,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發(fā)射升空。未來6年,它將勘測超過三分之一的宇宙,為超過10億個星系做“CT掃描”,并繪制出一張宇宙三維“地圖”。

  據(jù)歐空局官網(wǎng)介紹,依據(jù)歐幾里得望遠鏡觀測的海量數(shù)據(jù),可以前所未有地確定過去100億年中宇宙的膨脹和結構演化,并有助于揭開宇宙學的兩大奧秘:暗能量和暗物質。

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鞏巖長期研究暗物質和暗能量模型,是中國巡天空間望遠鏡(CSST)國家天文臺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。他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介紹說,暗物質和暗能量,是目前物理學和天文學最前沿的研究領域,也是籠罩在兩個學科頭頂上的“兩朵烏云”。多個國家都在相關領域攻關,如果將這兩大謎團破解了,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大的突破。

  人類對95%的宇宙還一無所知

  2009年,歐空局發(fā)射“普朗克”探測衛(wèi)星,耗時3年,精準繪制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,這是宇宙大爆炸時的遺留輻射,被稱為宇宙中最古老的光。2013年,第一幅反映宇宙誕生初期的全景圖公開后,科學家確認,它幾乎完美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。即在宇宙中,所有可見的普通物質,包括恒星、行星以及我們生活中的一切,只占宇宙總能量的5%,暗物質占27%,暗能量占68%。

  但人們需要解答的問題是,暗物質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。過去近一個世紀中,許多研究者測量發(fā)現(xiàn),恒星繞星系中心旋轉的速度大于預測結果,猜測存在不可見的物質增大了使得恒星旋轉的引力,科學家將其稱為暗物質。而暗能量是指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物質。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不同,看不見、摸不著、聽不到。過去數(shù)十年,天文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想盡辦法,都無法直接探測到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,對其性質更一無所知。

  2012年,歐幾里得計劃被歐空局選中實施,來自13個歐洲國家、美國、日本等國的2000多名科學家參與了這項計劃,耗資約10億歐元研制完成歐幾里得探測器。如今,這一以幾何學之父命名的探測器,搭載口徑為1.2米的歐幾里得望遠鏡,以及一臺可見光波長相機和一臺近紅外相機,將在宇宙航行一個月,最終懸停在距地球150萬公里外的拉格朗日點L2。歐幾里德望遠鏡將與詹姆斯·韋伯望遠鏡共享同一位置,共同凝望宇宙深處。

  歐幾里得望遠鏡的發(fā)射幾經(jīng)波瀾。2022年,歐幾里得望遠鏡建造完成,原計劃搭載俄羅斯火箭,從南美洲發(fā)射,但受俄烏戰(zhàn)爭影響,歐洲和俄羅斯的航天部門合作終止。2022年底,歐空局找到替代方案,與美國公司SpaceX合作,發(fā)射地點轉移到美國。依據(jù)歐空局官網(wǎng)公布的目標,歐幾里得望遠鏡將用于研究暗能量是否存在,或探明宇宙明顯急速膨脹的原因是什么;如果暗能量存在,它的特點是什么,并根據(jù)觀察到的宇宙大規(guī)模結構,研究大爆炸后的宇宙狀況。

  鞏巖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介紹說,歐幾里得望遠鏡并不是直接探測暗物質,嚴格地說,對暗物質的探測需要探測到暗物質粒子。暗物質有多種理論假說,其中之一認為,暗物質是重質量粒子。過去數(shù)十年,科學家主要通過三種方式探測暗物質:利用大型對撞機,測試能否撞出暗物質粒子;在地下十幾公里建立實驗室,保證其他粒子無法穿透,尋找暗物質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的痕跡;在地面或太空探測暗物質“湮滅”或衰變后產(chǎn)生的常見粒子。但迄今為止,人們窮盡了上述所有辦法,都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的蹤影。

  鞏巖解釋說,歐幾里得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是,假設暗物質存在,通過對宇宙中海量天體的探測,將得到的數(shù)據(jù)與相關模型進行對照和驗證,來確定或排除相應的暗物質模型。這實際上是一種理論上的“排除法”。“如果人們把暗物質的性質探測得足夠精確,其他理論都無法解釋這個數(shù)據(jù),最后只能用暗物質來解釋!膘枎r說。

  歐空局的官方網(wǎng)站介紹,歐幾里得望遠鏡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(xiàn)科學目標。望遠鏡將測量15億個背景星系,創(chuàng)建宇宙暗物質分布的三維視圖,宇宙學家將借此推斷宇宙歷史中的星系結構如何形成,以及星系結構的生長速度。這與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性質與數(shù)量相關。同時,歐幾里得望遠鏡也將利用重子聲學振蕩,測量宇宙的膨脹率及其變化。重子聲學振蕩可以簡單理解為宇宙早期的聲音波動,它們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留下了痕跡,有助于了解宇宙的演化和結構的形成。兩種方式的測量對象是幾乎相同的天體,結果可以交叉檢驗,減小誤差。

  作為第四代巡天望遠鏡,歐幾里得和哈勃望遠鏡有明顯區(qū)別!肮蔷珳y望遠鏡,能清晰拍攝某一小片天區(qū)內的天體,只能探測太空中很小的區(qū)域,相當于通過‘針孔’觀測。”鞏巖說,想要研究暗物質和暗能量,望遠鏡要看到更廣袤的宇宙。歐幾里得望遠鏡則是“把針孔拿掉”,在更大的視野中掃描整個宇宙的天體。

  此外,歐幾里得望遠鏡也能“看得更遠”。天體發(fā)出的光隨著宇宙膨脹被拉伸,會出現(xiàn)“紅移現(xiàn)象”。紅移越大,天體離人類的距離越遠。歐幾里得同時搭載測量星系形狀的可見光相機,以及測星系亮度和距離的近紅外光譜儀,能觀測到宇宙形成30億年后的光。“它探測宇宙的廣度和深度,都是目前其他望遠鏡無法比擬的,觀測數(shù)據(jù)量之大在同類型望遠鏡中也前所未有。”鞏巖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說。

  歐幾里得望遠鏡的另一個重要科學目標是,通過對宇宙物質分布結構的分析,測量出中微子的質量。目前,科學家認為,中微子由電子中微子、繆子中微子、陶子中微子三種不同類型的中微子組合而成,現(xiàn)有地面實驗無法確認三者的質量排序。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,中微子理論上質量為零,但地面實驗和觀測中表明中微子是有質量的。“對三種中微子質量之和的精確測量,對于了解中微子的質量排序,以及其質量獲得的機制有著重要作用!膘枎r分析說,這對于中微子乃至基本物理的研究都會有極大推動作用。

  無法單獨完成觀測目標

  在地球上,光在真空中沿直線傳播,但在更廣闊的宇宙中,情況并非如此。根據(jù)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,一個遙遠星系發(fā)出的光,經(jīng)過星系或者星系團這類大質量天體,受引力影響,會產(chǎn)生輕微彎曲。類似于被置于放大鏡下,其成像形態(tài)和亮度都會發(fā)生改變,這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?茖W家認為,背景光源的扭曲不是隨機的,它與暗物質的引力場相關,可以從中探測暗物質的密度分布。

  鞏巖解釋說,理想狀態(tài)下,發(fā)光的星系等光源、光經(jīng)過的大質量物質、觀測者三點一線時,引力透鏡效應最強。但在宇宙中,一般情況下,光源只會發(fā)生微弱透鏡效應,使觀測難度增加,這被稱為弱引力透鏡效應。正式開啟探測后,歐幾里得望遠鏡將通過弱引力透鏡效應來繪制暗物質分布圖。“雖然單個星系的形狀和亮度變化很小,但這是一個統(tǒng)計概念,如果把幾億、十幾億的星系的形狀和亮度都測一遍,統(tǒng)計效應就出來了。”鞏巖說。

  因此,歐幾里得望遠鏡要觀測足夠廣闊的宇宙,鞏巖介紹說,“在設計上,歐幾里得望遠鏡在可見光觀測上只用了一個寬波段,有助于更準確地測量星系形狀!钡笮脱蔡焱h鏡普遍使用測光紅移技術,即用多個波段的測光數(shù)據(jù)來估算紅移。歐幾里得僅用一個可見光寬波段和幾個近紅外波段,會降低測光紅移的準確度,“紅移測不準,對弱引力透鏡效應的測量也沒辦法十分準確!膘枎r說。

  這是歐幾里得望遠鏡未來探測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之一。鞏巖介紹,如果想圓滿完成科學目標,歐幾里得望遠鏡需要其他望遠鏡的配合。歐空局官網(wǎng)也提到,這一望遠鏡需要來自地面望遠鏡的額外數(shù)據(jù),以改進紅移測定技術和單個星系的點擴散函數(shù)建模。但鞏巖提到,不同望遠鏡如何協(xié)同觀測、協(xié)同數(shù)據(jù)處理,對歐幾里得望遠鏡的測量來說將是非常大的挑戰(zhàn)。比如,要面對的挑戰(zhàn)包括地面望遠鏡觀測容易受大氣擾動等影響,每一次的觀測效果不同,儀器參數(shù)也不相同等。

  近年來,歐洲、中國、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都在致力于暗物質、暗能量的研究和探測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(NASA)正在研制南!じ窭姿埂ち_曼太空望遠鏡,計劃2027年發(fā)射。中國兩米口徑的巡天空間望遠鏡(CSST)計劃于2024年發(fā)射。這些望遠鏡和歐幾里得有相似的研究方向,用于開展廣域巡天觀測,在宇宙結構形成和演化、暗物質和暗能量領域開展前沿研究。

  2013年,中國巡天空間望遠鏡計劃立項,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詹虎參與了CSST的研制工作,他對媒體表示,CSST擬于2023年底前交付,計劃在2024年發(fā)射。據(jù)報道,CSST太空飛行器的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,立起來有3層樓高!把蔡煊^測”是CSST的主要使命,它將會覆蓋整個天空面積的40%,積累獲得近20億星系的高質量數(shù)據(jù)。

  NASA研制的南!じ窭姿埂ち_曼太空望遠鏡的眾多科學目標中,也同樣包含研究宇宙尺度和暗能量,此外,它還將尋找宇宙超新星事件等。但它與中國和歐洲的天文望遠鏡又有所不同。歐空局官方介紹,羅曼和歐幾里得望遠鏡的使命是“互補的”,歐幾里得的測量視野更廣,而羅曼只是勘測較小的區(qū)域,但會以更高分辨率和更大波長覆蓋范圍探測,兩者的重疊結果可用于互相檢查系統(tǒng)誤差。

  這類巡天望遠鏡最終能否揭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面紗?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、歐幾里得科學家伊莎貝爾·胡克在接受采訪時提到,歐幾里得將在幾個月后發(fā)回它對宇宙的“初印象”照片,但科學家還要等待數(shù)年時間,才能拿到海量的數(shù)據(jù),宣布一些新成果。

  《中國新聞周刊》2023年第25期

  聲明:刊用《中國新聞周刊》稿件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

編輯:【郝燁】
中新社簡介      |      關于我們      |      新聞熱線      |      法律顧問
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

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[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(wǎng)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